新闻资讯

龙蟠汇办公室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龙蟠中路419号 人保(南京)金融大厦 A座9、10楼
电话:8625-84715285
苏州分所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大道西9号苏州国际财富广场西塔1001室
电话:86512-67888330
江北分所
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浦滨路150号中科创新广场20号楼1303室
淮安分所
地址:淮安市纯如路1号南昌北路与母爱路交汇处东北角
新高的研究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下企业合规要求解读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算法”这一专业性较强的名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个性化推送”、“大数据杀熟”已经是互联网时代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算法带来的便捷与危害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2021年9月,多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建立算法综合治理格局,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制定完善算法安全治理的政策法规。2021年12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算法规定》”),明确了算法服务推荐规范和监管规则。2022年3月,《算法规定》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一、《算法规定》构建的综合治理体系
《算法规定》所构建的算法综合治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算法安全主体责任、算法用户权益保护以及算法分级分类监管。
(一)算法安全主体责任
算法安全是算法治理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不论是从《算法规定》的内容,还是从国家、社会需求看,算法安全风险既包括算法安全技术风险,也包括算法不合理应用带来的算法偏见、算法霸凌等社会风险。
《算法规定》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算法安全主体责任由,第二章“信息服务规范”从各个角度提出了对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算法安全管理要求。总体而言,由于算法安全技术风险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内容,通常由标准予以具体指导,《算法规定》规定的算法安全主体责任,更多地强调算法服务提供者应合理应用算法。
(二)算法用户权益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四条对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算法提供自动化决策服务提出了初步的要求,《算法规则》则对此提出了进一步的细化要求,一方面规定了算法服务提供者的告知说明义务,另一方面对用户在算法利用过程中的选择权、拒绝权予以关注。
此外,《算法规则》对成年人、老年人群体在算法服务中的特殊情况也予以充分关注,要求算法服务提供者提供适应不同年龄段的算法推荐服务,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护老年人安全、便捷使用算法推荐服务;针对已经出现的外卖平台不断压缩外卖员派件时间、大数据杀熟等社会问题,《算法规则》要求利用算法向劳动者提供工作调度服务以及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或服务两种特殊应用场景下算法服务提供者健全相关算法,保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合法权益,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
(三)算法分级分类监管
《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通过监测、评估、备案、监管、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五条举措构建算法安全监管体系。《算法规则》通过具体条文,对上述监管规则予以落实。
《算法规则》根据算法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要求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履行算法备案、安全评估义务;对于其他算法服务提供者,由监管部门依法开展安全评估和监督检查工作,其他社会成员可以通过投诉、举报等方法进行监督。
二、算法服务提供者的合规义务要求
《算法规则》施行后,算法服务提供者的合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配合监管要求、用户权益保护要求以及算法安全要求。
(一)配合监管要求
根据算法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不同级别的算法服务提供者在配合监管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
对于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需要开展安全评估并进行备案管理,在提供服务(10个工作日内)、备案信息变更(10个工作日内)、终止服务(20个工作日内)时均需通过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填报相应内容,履行备案手续,并在其对外提供服务的网站、应用程序等的显著位置标明其备案编号并提供公示信息链接。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使用手册》,算法备案信息填报中需要填报的信息包括主体信息、产品及功能信息、以及算法信息,其中在填写算法信息时需要上传《算法安全自评估报告》。
对于其他算法服务提供者,需依法留存网络日志,配合监管部门开展安全评估和监督检查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数据等支持和协助。
(二)用户权益保护要求
保护用户在算法服务中的权利既是互联网时代用户个人权益保护的要求,也是促进算法合理利用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此,《算法规则》对算法服务提供者的算法告知义务及用户选择权利的保护均提出了明确的规定,算法服务提供者需设置相关程序保障用户权利:
(三)算法安全主体责任要求
《算法》规则第二章对算法服务提供者的算法安全主体责任进行了详细规范, 要求算法服务提供者对算法服务的各项行为进行合法、合理性管理,践行“算法向善”原则。具体而言,在算法安全主体责任方面,算法服务提供者的合规要求如下:
三、总结
《算法规则》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利用算法推荐技术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主体,关于算法推荐技术,《算法规则》列举了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五大类互联网信息服务中广泛使用的算法,并通过“等”字将新的算法技术纳入管理留下了空间,可以说,从范围上看,所有目前使用算法技术的互联网服务者均需根据《算法规则》检视自身算法的是否符合要求。
作为网络综合治理的一个环节,虽然《算法规则》仅规定了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责令暂停信息更新,罚款等处罚方式,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专项治理行动的严格态势,可以预见到《算法规则》实施后,算法告知说明义务、用户拒绝算法服务选项、拒绝相应标签选项的提供很可能成为下一轮专项治理行动的重点要求,相关企业应当及时更新服务,逐一完善各项合规要求。
特此声明
以上文章不得视为江苏新高的律师事务所或其他律师出具的任何形式之法律意见或建议,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或引用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请私信沟通授权事宜,并于转载时在文章开头处注明来源与公众号“新高的律师”及作者姓名。